close

  
  4名技校學生憑所學技能救人引社會關註
  ●人與城 兩相看
  頂硬上代言人
  廣州公用事業高級技校四學生
  入選理由
  面對危機,袖手旁觀固然可恥,若是莽撞行事,恐也難得善果。唯有智勇雙全,憑藉知識與膽識,才能“虎口拔牙”。而這樣的頂硬上,四名技校學生做到了。“他們比我厲害。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,同樣施以援手的村民梁威傑曾大贊四個少年“有勇有謀”“默契十足”。
  文/羊城晚報記者 褚韻 圖/羊城晚報記者 宋金峪
  10月末,一則“勇少年巧救一家四口”的消息引發廣泛關註。在新洲碼頭,兩幼童車內嬉戲誤拉手剎,汽車順著斜坡滑向珠江,父母奮力拉拽車子也被拖入江中……危急時刻,來自廣州市公用事業高級技工學校的四名16歲學生羅奕瓚、何智浩、李港緣、陳清銳機智施救,與村民梁威傑共同幫助一家四口安全上岸。五人均獲得了廣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頒出的見義勇為證書和獎金。}
  四個少年默契十足展開營救
  事實上,在救出兩名小孩的轉瞬,車已完全沒入水中。“晚上江邊水流更急,從發現車到沉沒,僅一分鐘不到。”何智浩心有餘悸地說。
  當發現危險,短短的震驚之後,四個孩子中平時的“指揮官”羅奕瓚就大喊一聲:“快救人!”幾乎沒有更多的言語,四個人一個負責報警、一個負責找附近群眾幫忙、一個負責拔竹竿、一個負責照明,合作可謂“天衣無縫”。
  而這份默契,或許正源於他們13年來的朝夕相伴。四個少年都住在新洲村,從3歲就一同成長,被父母戲稱“連單車都要買同一個牌子、同一時間買”,一起踢球、撈魚。皮膚黝黑,說話總愛露出“大白牙”的羅奕瓚不無自豪地說,四人活動中的大小事宜基本上都由他決定,腦筋靈活又和善的何智浩則是“軍師”,加上好脾氣的陳清銳和濃眉大眼的“靚仔”李港緣,四個人總是“兄弟同心其利斷金”。
  如果說“勇”來自傳統熏陶和彼此的信任,那麼“謀”則來自於知識和經驗。四個少年齊齊填報“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”,夢想就是“掌握技術攢夠本錢,一起開間汽修店”。沒想到,課堂所學知識已先派上用場。如果他們不瞭解車輛電動門進水後電線短路無法打開、如果他們選擇可能傷到車內兒童的硬物砸窗,如果他們未發現車尾箱留有逃生空間……每一個“如果”背後,都是截然不同的後果。“種種念頭閃過,必須馬上理出最快最有效的解決方法。”在這一點上,他們表現得甚至超過普通成年人。
  江邊孩子呼籲設置救生設施
  其實,少年們已不止一次在江邊救險。何智浩去年就曾將一名爬不上岸的小孩拉上岸邊。這四個在江邊長大的孩子,都可謂“浪里白條”,但每次划艇時,還是規矩地穿好救生衣,提前觀察天氣情況。“外人看這裡風平浪靜,但其實很危險。”陳清銳的母親趙女士說,得知孩子救人後,她並不感到意外。“我跟他說過,救人是應該的,但要保護好自己”。
  小小皮艇在寬闊的江面上,只是一個小小的黑點,看得人有些心驚。當記者誇贊少年們“勇字當頭”“乘風破浪”時,他們相視而笑。家長們告訴記者,雖然四人說買皮艇只是為了“玩玩”,但其實新洲村有“靠水為生”的傳統,每年的端午龍舟都是村民們心頭的一項“大事”,代表村裡的船隊要一路爭先,奮力衝刺。“我看他們是憋了一股勁,等著成年後一起成為‘主力隊員’呢,”有村民說,“扒龍船”的風俗,有著“大浪當頭敢於擔當”的意味。
  除瞭如本地老一輩居民一樣深知平靜水面下的洶涌,四個少年更有一種“現代公民”的意識。在媒體採訪時,他們曾不止一次地提出,希望碼頭能夠放置救生設施,加強防護。“以前自己玩的時候不太在意,經歷過救人才知道救生設施的重要性。”陳清銳說。何智浩亦嚴肅表示,若當時手邊有救生設施,風險至少會減少20%。
  少年們說,一周來成為眾人關註的焦點,在報紙和電視上也不時看到自己的形象,就連今天出船時,和他們打招呼的“街坊鄰居”都多了不少。還是“少年行性”的他們自然也忍不住,把獲獎照片發到“朋友圈”。“自豪是肯定的,做好事受表彰,家人朋友也很開心,以我為榮”,羅奕瓚說。同時他們表示,深知人生的未來路還有很長的歷程,“上報紙也就是一種經歷吧,最重要的還是能夠幫助到人,救到生命。以後我們還是會一樣,‘該出手時就出手’!”
  頂硬上心得
  救人不能夾硬來,技校學生懷技救人學有所用編輯:周匯楠  (原標題:廣州4名技校學生學有所用有勇有謀 巧救一家四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cyegyjvk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